南极来电!嘉定院科研人员在南极展开科考
近日,来自菊园新区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刘正新团队的时强、张洪华两名科考队员,成功乘坐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冰盖,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科研工作。这一行动标志着嘉定院所科研人员在南极科考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科考的主要任务是将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最新开发的耐低温、高效率、双面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组件安装在罗斯海新站——中国南极秦岭站。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气候极端恶劣,最大风力可达14级,并常年伴随风吹雪现象,积雪严重。因此,太阳电池组件的耐环境可靠性和自动融雪能力成为了此次科研工作的重点。
刘正新研究员介绍,在设计上,团队突破了容易被积雪掩埋的耐环境可靠性难题,利用背面反射光发电自动融雪。此外,团队还设计了适用于南极地区的安装结构,降低光伏组件和支架的风阻,保证了电池组件的稳定性。该组件正面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背面达到21.5%以上,为构建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供电系统、实现南极绿色科考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2016年开始,刘正新团队就开始参与南极科考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案论证和实证研究。2019年,他们在秦岭站安装了10kW实证验证系统;2020年,又在泰山站安装了40kW的规模化验证系统。多次验证结果均显示,发电量峰值超过设计值,组件在转换效率和耐环境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
刘正新团队组建于2011年,是中国最早开展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的小组之一,取得了多个原创性研究结果,为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及战略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南极科考,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一次实地验证,更是对南极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一次重要探索。
南极科考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任务,但嘉定院所的科研人员始终保持着坚忍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南极科考的壮丽篇章。
此次南极科考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嘉定院所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实力,更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嘉定院所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