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21-31001221

“科技红娘”来牵线,医企实现“双向奔赴”

——长三角医企协同创新峰会促成23项技术转化,加速医疗科技成果落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一场以“医企协同创新”为主题的科技成果对接会近日在上海召开。活动现场,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通过“科技红娘”精准匹配,达成23项技术合作意向,涵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新型靶向药物研发、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前沿领域,标志着长三角医企创新生态迈入深度融合新阶段。

破除供需壁垒,“科技红娘”搭建精准桥梁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积累的临床需求与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存在信息不对称。为此,上海市科委联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推出“科技红娘”服务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专家评审和需求画像,为医企双方提供定制化匹配。

“我们梳理了三甲医院127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发现其中40%可通过现有技术解决,但医院缺乏转化渠道。”项目负责人介绍,“科技红娘”平台整合了长三角300余家医疗机构和500余家科技企业的资源库,实现需求发布、技术评估、合作对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临床驱动创新,AI医疗成合作热点
在对接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某科技公司签约的“AI超声辅助诊断系统”项目备受关注。该系统基于医院提供的万例甲状腺结节影像数据训练,可将超声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诊断时间缩短60%。

“传统医企合作常由企业主导产品开发,而‘科技红娘’机制让临床医生成为技术需求的提出者。”项目首席研究员表示,这种“需求倒逼创新”的模式显著提高了成果转化成功率。数据显示,本次签约项目中,由临床医生发起的合作占比达72%,覆盖肿瘤早筛、慢病管理、手术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政策赋能,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为推动合作项目落地,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发布《医企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从资金、审批、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例如,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研发补贴;开辟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将审批周期缩短40%。

“我们与瑞金医院合作的糖尿病闭环管理系统,从立项到获批仅用时18个月,比传统流程缩短一半。”某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透露,政策红利让企业更有动力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医疗技术研发。

构建生态,打造世界级创新集群
随着医企合作深入,长三角正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验证-产业化”的创新闭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杭州医药港等载体已吸引超千家企业入驻,涵盖CXO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等全产业链环节。

“未来三年,我们将重点培育10家年收入超50亿元的医企协同创新标杆企业。”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完善“科技红娘”机制,长三角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地,让更多“中国智造”的医疗科技惠及百姓健康。

此次峰会不仅是医企合作的里程碑,更揭示了科技创新的深层逻辑:当临床需求与技术供给双向奔赴,当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同频共振,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将迸发出无限可能。